Header Ads

【台灣珠寶雜誌專欄】珠寶設計師的3D設計實務養成路徑(二) – 讓所見變成所得的3D設計


 
【台灣珠寶雜誌專欄】

珠寶設計師的3D設計實務養成路徑(二) – 讓所見變成所得的3D設計
顧哲偉/ 瑰藝局珠寶工藝 講師
  在前期( 第127 期) 的雜誌中我們分享了珠寶設計師3D 設計實務養成的第一個階段:「如何能有效的對3D 設計軟體進行選擇」;這次我們將進一步討論當一位珠寶設計師導入3D 設計時,可以解決哪些工作上的困難點,和更進一步的開展作品的可能性。
〈設計師的專業〉
  珠寶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呈現,設計師美感的天賦肯定是在水準之上的,但是自己有美感還不夠,專業設計師必須能夠將想法化為現實作品才行。在作品製作上,珠寶設計師會基於對作品的材料和製作需求的理解,選擇自己動手完成,或委託專精於製作的匠人協助。
  在大部分的時候,一件精緻的珠寶作品,往往是由珠寶設計師和各階段的專業匠人通力合作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珠寶設計師除了設計圖的繪製、規格的確認外,還肩負著各個後續工序製作環節上的品管和協調的責任。
所以珠寶設計師在專業上,至少需要具備:
1 設計的美感
2 材料的知識
3 工序的理解
4 溝通的能力
以上四種專業能力。
〈技藝養成與委外成本〉
  在前面討論的四種珠寶設計師專業能力中,2.材料的知識和3.工序的理解這兩種能力比較容易透過系統化的學習方式來養成,但這兩項專業能力比較偏向技藝類的養成,而養成一項純熟的技藝是須要花費大量時間的。
  經驗上這樣的時間花費上對於還在成長期的設計師來說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在大部分的工作實務中,珠寶設計師還是以提供清楚表達作品的設計圖為主要工作。
  常見的作法是珠寶設計師仍會學習工藝的理論和知識,但在工藝操作的部分則是委託專精的匠人處理。只是畢竟還有著經驗上的差距,所以時常會聽到珠寶設計師和匠人在溝通上需要一定程度的磨合期。
  就我們的觀察,設計師與匠人之間需要磨合的原因除了經驗上的差距外,還有一項原因是在兩者因為「養成方式」不同導致的溝通成本,例如專業的術語或是工法上的釐清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有學習過工藝理論和知識的珠寶設計師,通常更能縮短磨合期的溝通時間,因為這些珠寶設計師可以使用匠人們慣用的專業術語或是工法去更清楚的出表達自己想要的作品樣態。
〈3D 設計的轉換〉
  在珠寶作品的製作上,不論是珠寶設計師自己親自操作或是委外代工,都會建議學習工藝理論和知識。可儘管是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學習知識性的部分,在營運壓力的現實面上也不太能允許珠寶設計師無限地投入時間做技藝熟練度的養成或是完全自己完成作品。例如珠寶的主要材質是貴金屬,所以完成作品的人勢必要先花費大量的時間熟練鋸、銼、鉗、敲、焊等處理貴金屬的工具和技法,而越是複雜精緻的作品,就須要越精熟的技藝,這也是珠寶設計師們常常必須將設計圖委託專精的匠人製作的原因。
  幸運的是在科技進步的現在,珠寶設計師可以在低成本的狀態下,將原本的平面設計圖改成以3D設計和3D列印的方式呈現,節省下熟練各種工具需要的養成時間,將「精確」及「具現化」這兩個設計要項透過3D設計的方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這樣的轉換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
a. 加速經驗的累積
b. 降低試誤的成本
c. 免除溝通的歧異
d. 成本控管的準確
〈將概念化為現實,讓所見變成所得〉
  在前面提到的四項好處中,我們特別看重的是(a)和(b)這兩項,因為這兩項好處正正展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藝術和美學是並行的!透過3D設計流程,珠寶設計師能夠更自由地揮灑自己的天賦,在幾乎沒有成本負擔的情況下快速的檢驗自己的設計構想,並不斷挑戰更多設計上的可能性。
  但是不要忘了,珠寶作品是實際存在的!創意還是會受到物理學的限制,所以後續和匠人的溝通和成本的控管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透過3D設計流程的輔助,這兩項工作也能更快速和有效的完成。
  最後讓我們做個小小的提醒,雖然3D設計流程能夠為珠寶設計師帶來非常多有利的改變,但3D設計軟體畢竟也還是一種工具,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練習才行。但相對於擁有「將概念化為現實」的能力這項報酬來看,這些時間其實是非常非常值得的投資。
  我們誠摯的歡迎各位珠寶設計師們一起加入珠寶3D設計的世界,一起擁有「將概念化為現實,讓所見成為所得」的能力。
原文刊登於<台灣珠寶雜誌-128期>,2024/12出刊
雜誌購買請洽:台灣珠寶雜誌社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